编辑:sx_yanxf
2016-10-19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准备考试,下文为大家提供了甘肃普通高中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测试题,欢迎大家阅读。
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二战后,美苏双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峙的实质是
A.文化传统的竞争B.国家利益的斗争
C.军事力量的较量D.意识形态的对立
2.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成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成立D.联合国的成立、东欧剧变
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4.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式及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明中叶以后,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但在手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6.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A.铁器B.珐琅瓷瓶C.瓷器碎片D.铜钱
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8.汉景帝时期,曾经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农商皆本D.闭关锁国
9.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0.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美国D.英国
12.小轩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3.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这不能说明的是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是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主要因素
C.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城乡普遍发展起来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14.“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D.工业革命的需求
15.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6.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
A.畜牧业B.农业C.手工业D.商业
标签:高考会考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